哲学考研真题详解: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华中师范2022)

(Anselm of Canterbury,1033一1109年)生于意大利北部奥斯塔的一个贵族家庭。年轻时弃家到法国求学,先是兰弗郎克主持的贝克修道院的一名世俗学生,1060年加入本笃会,先后任学校校长、修道院院长。1093年被任命为坎特伯雷大主教,为维护教会自主权与英王威廉二世及亨利一世多次发生冲突。1494年被教皇追认为圣徒。安瑟尔谟在贝克修道院讲学三十余年,他的著作《论语法》、《独白》、《宣讲》、《论真理》、《论选择自由》、《论魔鬼的堕落》等是他教学成果的记录与总结。担任大主教期间,著有《上帝为何化为人》、《论三位一体的信仰》等。

安瑟尔谟被一些人说成是“经院哲学之父”。其实,在他之前,贝伦伽尔已经将辩证法运用于神学。安瑟尔谟的贡献在于推广了这一方法,并以教会所认可的研究成果表明辩证法可用作解决神学问题的理性工具。他与贝伦伽尔和阿伯拉尔等人一起,共同创建了辩证神学的新形式。

圣主啊,你使信仰具有理解力,所以我请求你,能在你认为最有益的范围内,让我能够了解你是像我们所信仰的而存在着,你就是我们所信仰的对象。我们相信你就是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感人心里说没有上帝存在(《诗篇》13章1节),难道那样性质的东西就不存在了么?真的,就是这个愚人,如果他听到我说这个存在者——即“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的时候,即使他并不明白这对象是实际存在着,他也能理解他所听到的对象,也能理解他所理解的对象是在他的心中。

一个对象在心中存在,这是一回事;要理解一个对象实际存在着,这又是一回事。譬如一个画家在预先考虑他要着手绘画的时候,他的心中就有了一幅画,但这时他决不会想着这幅画已经实际存在,因为他还未动手画,但是,等到他实际画成以后,他这时就既在心中有这幅画,同时也了解这幅画存在着,因为在现在他已经创造了它所以,甚至愚人也不得不承认,有某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是在他的心中存在着。因为当他听说这东西的时候,他了解它。而且不管他了解的是什么,也都是在心中的,但是,真的,还有一种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它就不能仅仅在心中存在,因为,即使它仅仅在心中存在,但是它还可能被设想为也在实际上存在,那就更伟大了。所以,如果说那种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只在心中存在,那末,凡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和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就是相同了。但是,这明明是不可能的。所以,毫无疑问,某一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是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在《宣讲》的开头,安瑟尔谟说,他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使他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能否找到一个独立的充足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经过长期的考虑,他突然想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本体论证明是典型的先天证明。它的先天性表现在两点:它是对“上帝”概念的意义所做的逻辑分析;“上帝”概念是证明的出发点,不像后天证明那样直到结论中才出现。《宣讲》中的证明被表述为下面一个推理:因为: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又因为: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且也在实际上存在;所以:上帝实际上存在。对于证明的关键步骤的论辩对于证明的关键步骤,安瑟尔谟做了这样的论辩: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能仅仅在心中存在,因为假使它仅仅在心中存在,那么被设想为在实际上也存在的东西就更加伟大了。事实上安瑟尔谟这段推论省略了一个前提:被设想为仅在心中存在的东西,不如被设想为同时在心中与现实中存在的东西那样伟大。

题型:简答题分值:10-20分建议字数:300-800字作答建议:条分缕析,说清一个问题关键词:安瑟尔谟、无与伦比、逻辑分析

五、 线世纪是整个欧洲的“黑暗时期”,当时间进入了12世纪之后,欧洲便进入了一个思想的新纪元。帝国高压的结束使得思想的硕果得以悄然结成。但新纪元的先声却是早在坎特伯雷的安瑟尔谟(St.Anselmus,1033-1109)那里就已经发出了。安瑟尔谟出生于比特蒙,在度过了几年的朝圣历程之后,进入了诺曼底的贝克修道院,成为了一名世俗学生。但很快,他成为了一名教师,并以贝克的安瑟尔谟(Anselm of Bec)的声名吸引着远近的门徒前来求教。在这段时间里,安瑟尔谟撰写了大量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作品:《独语》(Monologion)、《讲述》(Proslogion)、《论文法家》(On the Grammarian),以及《关于道成肉身之书信》(Epistle on the Incarnation of the Word)。

公元1093年,安瑟尔谟被按立为坎特伯雷的大主教。但由于他与国王的龃龉,在四年之后,安瑟尔谟就选择了自行流放。在三年的流放里,安瑟尔谟仍笔耕不辍,完成了《上帝为何变成人》(Why God Became Man),以及《论童贞女怀孕与原罪》(On Virginal Conception and Original Sin)和《论圣灵的由来》(On the Procession of the Holy Spirit)的撰写。此后他又经历了一次回归与流放,最终等他同国王的麻烦解决之后,又重回了主教教座,并死于任上,留下了一本名为《论预知、预定和恩典与自由意志的一致性》(On the Agreement of Foreknowledge,Predestination,and Grace with Free Will)的神学著作。

他通常会依据一个异教徒或是非信徒的主张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后运用推理加以驳斥。然后,他就会从一个异教徒或非信徒都能接受的预先假设出发,证明基督教的正统教义。

当我们注意到这个情况时,往往会认为安瑟尔谟是一个极端的理性主义者;但对于安瑟尔谟来说,他的一切论述只不过为了证明他早已深信的东西。他著书立说的目的并非以理性推理进入信仰的境地,而只是要指出非信徒的错误,并以此丰富和加深自身的信仰。正如他在《讲述》中所说的:“主啊,我并不妄想得知你的无上崇高,因为我的知识一点也不配。但我确实希望懂得你的一点真理,即我诚心相信和热爱的真理。因为

我不是设法理解,以便我相信;而是我相信,以便我理解。因为我也认为,‘除非我相信,不然我就不理解。’”依据这样的方法论,安瑟尔谟在他的《独语》中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问题,并且试图借助上帝的属性以及三位一体的教义而非《圣经》而试图证明这一存在。他在《独语》中的论点基本可以概括为:如果事物有不同程度的良善、存在与价值,那么这些就必然有可见事物之上之外的一个单独存在物。因为当我们说事物存在时,是在说它参与存在,其存在依靠其他存在——也就是存在本身。而存在本身不能比一更多,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说,那就是至高的存在或是至高的善。这样一个推论实际上也是终极追溯的过程,其与此后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著名的五路证明中依靠事物阶等秩序论证的基本逻辑也是一致的。但安瑟尔谟本人对此并不满意,他认为这个论点太过于复杂了。于是在《讲述》(也译作《宣讲》)中安瑟尔谟阐述了一个后来被称为“本体论论证”的证明形式。在《讲述》中,安瑟尔谟试图弄清楚,《旧约·诗篇》第14篇为什么说愚顽人心里说没有上帝:“即使是愚顽人,他也不得不同意,某个没有可设想比它更大的东西存在于头脑里,因为当他听见它的时候,他就理解这一点,而理解的东西就是在头脑里。诚然,某个不可设想有比它更大的东西不能仅仅存在于头脑里,因为即使它只是存在于头脑里,那么,还可以认为它也存在于现实里,那就更加伟大了。所以,如果某个不可设想有比它更大的东西仅仅存在于头脑里,这个不可设想有比它更大的东西同那个可设想有比它更大的东西就是相同的了。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毫无疑问,某个不可设想有比它更大的东西既存在于头脑里,也存在于现实里。”

在《讲述》中,安瑟尔谟进一步指出这个没有可设想比之更大之物就是上帝:“主啊,我的上帝,你的存在如此之真实,你甚至不能被认为是不存在的。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如果有什么理性之物能够设想有什么东西比你更好,那就是被造之物高过了其造物主,并评价其造物主——这纯属荒谬。事实上除你之外,其他一切存在着的东西,都可以被认为是不存在的。诚然,任何人知道上帝是什么,就不能设想上帝不存在,即使他可能心里说,这没有任何(客观的)含义或有些特殊含义,因为上帝是某个没有可设想比它更大的存在者。任何人真正理解这一点,就清楚地理解,这同一个存在物是这样存在着,以致甚至在思想里,它也是不能不存在的。因此,任何人理解上帝这样存在着,就不能设想他不存在。”在这样一个证明中,安瑟尔谟试图通过人智通达上帝的存在。依靠对“大”(magnus)的词义辨析,他说明了那个无法设想比之更大之物必须同时存在于概念以及现实之中,否则对它“至大”的摹状就是无效的。安瑟尔谟继而又将这套逻辑运用在了对上帝的“辨析”上,提出在上帝的概念之中就应当包含了其存在,因为上帝就是那个至大者。

就如其他任何一个理论一样,安瑟尔谟有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形式在问世之后也遭遇很多的诘难与反驳。其中最为著名与有效的,就是马木蒂尔的修士

(Gaunilo)在短文《为愚者辩》(Defence the fool)中所提出的“完美岛屿”的戏仿。在高尼罗那里,他的的“完美岛屿”同样以其完美性而获得了概念性的“存在”。

高尼罗的反驳是很明晰的,首先他不愿意承认,无神论者的头脑里有一个没有可设想比之更大的东西的概念。他认为愚顽人的头脑中并未真正有一个“不可设想有比之更大者”的概念,他们充其量只能在字面上予以理解——尽管对概念的字面理解仍是困难的。其次,他反对安瑟尔谟从某物概念转移到其存在上去的做法,正如某人持有完美岛屿的概念却并不意味着其存在一样。无疑,安瑟尔谟有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是站在了某种对上帝信仰的预先设定之上;但他的探索事实上成功地将推理应用在了信仰问题之上,并且证实了理性被运用于信仰之中并不会必然引发对正统教义的损害——这也就为13世纪的经院主义者铺平了道路。华中师范大学对于安瑟尔谟本体论证明的考察可以说是非常的中规中矩,无论是这一知识点本身或是其设问方式都决定了这基本是一道送分题,爱宝们只要根据自己对安瑟尔谟本体论证明这一知识点的了解正常作答即可。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