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顿:被特朗普终结的

留着一撮银白色胡须、头发略显蓬乱的博尔顿,让人想起《辛普森一家》中的邻居内德·弗兰德斯,彬彬有礼却令人厌烦,但也看不出他是个会毁灭世界的信徒。

一位前博尔顿主义者表示:“如果可能,博尔顿希望美国和朝鲜的谈判失败。”博尔顿对朝鲜以往的记录表明,他宁愿把金正恩当作敌人,也不愿把他当作特朗普和蓬佩奥试图打造的那个拥有核武器、也在开发房地产的朋友。

在谈判桌前,他基于美国利益努力画出一条底线。博尔顿明确表示,在致命的经济制裁放松之前,朝鲜必须放弃它的全部军火库和核基础设施。

他曾是伊拉克战争的坚决拥护者。在他的协助下,美国指认伊拉克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来事实证明,他错了。

伊核协议成形后,博尔顿还做过两个预测。一是伊朗不会遵守协议,二是该协议将导致其他中东国家获得核武器。

三年后事实证明,他又错了。伊朗不仅没有核武器,它的阿拉伯邻国也没有,国际原子能机构九次宣布伊朗遵守协议条款。

大多数分析人士都认为,博尔顿的职业生涯即将结束,他不会进入特朗普政府。但就在特朗普就职典礼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博尔顿超过了他所有的对手。

“如果有人说了蠢话,博尔顿会立马接住。大卸八块,毫不留情。”博尔顿在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前同事丹尼尔·普莱特卡这样描述他的口才。

周围人评论说,博尔顿有意无意地在模仿特朗普式的大白话。比如,他抨击官僚,私下里称他们为“床垫老鼠”;又比如,他经常表达对于沉默大多数的认同感,博尔顿曾写道,这些人是“伟大的、不识字的、不洗衣服的”。

“博尔顿完美地扮演了特朗普,”马克·格鲁姆里奇说,他在政府里为博尔顿工作了十多年,“博尔顿为这个职位试镜了一年。他成功了。”

博尔顿的朋友、美国保守派联盟主席马特·施拉普这样说:“为什么拉里·库德洛(白宫经济顾问)和约翰·博尔顿这样的人可以担任要职?因为他们知道如何用总统习惯的方式和他沟通!”

和普京见完面,博尔顿飞到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陪同他参观的记者格雷姆·伍德回忆说:“博尔顿在街上徘徊,似乎正在体验人类情感中一种叫作快乐的东西。”

他认为,国安会不是一个智库。国安会的职责就是退出伊核协议!退出《中导条约》!设法结束叙利亚内战!准备应对网络攻击!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随着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的离职,在和特朗普关系密切的高级安全官员中,博尔顿是唯一一位见证了一个正常的白宫是如何运作的,而大多数特朗普任命的官员从未服务于其他总统。

工作多年,博尔顿深知华盛顿官僚机构是如何运作的,但这也变成了他的短板。他的整个成年生活都在一个由智库、华盛顿律师事务所、共和党政治和右翼媒体组成的环环相扣的世界中度过。

他也没有服过兵役,他拒绝参加越南战争,一来是认定越战美国必败,“犯不着把一条性命白白送死在越南密林”,二来和时任总统肯尼迪政见相异,“为这样一个总统出生入死,我提不起半点精神”。

博尔顿曾是名优秀的律师,这让他有技能傍身——总能从总统口号中解读出对他有利的含义。博尔顿说:“如果美国第一意味着在最能保护美国的前提下判断国家安全决策,那就是我的观点。”

博尔顿自认为他的“亲美论”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不谋而合,博尔顿敢说,“亲美”才是特朗普“美国优先”路线的真正含义。

“我认为自己是亲美的。”博尔顿这样解释自己的亲美论,“历史上人类自由的最大希望在美国,因此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是世界上唯一最好的战略。”

他认为,美国与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瞎纠缠,很多幼稚的双边协议给美国的敌人承诺太多,换回来的却很少,这些都已经慢慢限制了美国自己的行动范围。

虽然是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但他对联合国颇为不屑:“从来就没有联合国,只有世界上真正的大国——那就是美国——领导的国际社会。”

为了嘲讽联合国“大而无当”,他还曾针对位于纽约的38层高的联合国总部大楼调侃道,“即便它突然少了10层,也不会产生什么不同”。

对博尔顿来说,这些联盟都是陷阱。“问问英国人,离开欧盟意味着什么,”他说。婚姻可能是地狱。所以可以离婚。

去多边主义、战争、亲美主义、保守主义,这些成为博尔顿身上撤不掉的标签,也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挂钩。

如今71岁的博尔顿出生于距离华盛顿不远的海港城市巴尔的摩市,爸爸是消防员,妈妈是家庭主妇。他是家里的老大。

他在巴尔的摩西南部的普通住宅区长大,邻居不乏警察、建筑工和女服务员,这一成长经历塑造了他的保守主义观点。

在名为《投降不再是选择》的自传中,博尔顿回忆称,当时面对耶鲁校园里四处活跃的反越战分子,自己就像一个“外星人”,他痛恨校园里这些“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的左翼分子,他当时就在策划为他的保守派同僚报仇。

博尔顿曾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对听众说:“如果我们不能在校园里感受到我们的影响力,请放心,我们会在现实世界中感受到。”

在詹姆斯·马蒂斯还掌管五角大楼的时候,他给博尔顿写了一份措辞严厉的信件,称美国竟然没好好地开一次会,就宣布退出《中导条约》了。

“那时办公室的门总是开着的,现在却总是关着的,”老板从麦克马斯特变成博尔顿,一名员工这样形容。

而按照《美国保守派》高级编辑丹尼尔·拉尔松的说法:这位国家安全顾问不擅长组织和运行称职的政策程序,但他能够利用随之而来的功能失调,推进自己的议程。

丹尼尔指出,博尔顿不宣传自己的影响力,而且一贯在公开声明中把自己的角色降到最低,他避免伤害特朗普的虚荣心,确保自己有能力带领特朗普去他想去的地方。

他强调自己是“诚实的中间人”:“我可以给出建议,也可以提出异议。但最终,我必须执行符合特朗普意愿的政策。”

作为美国总统最主要的外交政策顾问,国家安全顾问是美国总统在外交决策上的主要助手和首席咨询对象。这一职位自1953年设立,人选由总统直接任命。

博尔顿标志性的小胡子,盖住上嘴唇,让特朗普从一开始就忽略了他。史蒂夫·班农在迈克尔·沃尔夫的《火与怒》中说,特朗普认为“他看上去不适合这个职位”。

所以,特朗普先是选择了弗林,但他只待了几个星期就被换下。然后是麦克马斯特,一位刮胡子的三星级将军,直到去年4月被博尔顿接任。

上任之后,博尔顿经常坐在他的西翼办公室里挖掘大量的情报。在总统到达前几个小时,他通常会关上门来搜索当天的报纸和每日情报简报。

而当特朗普召唤时,博尔顿就会冲刺到椭圆形办公室。“如果你站在他办公室外的大厅里,你会看到他飞奔过去,”一位高级政府官员这样说。

和博尔顿同期为小布什政府工作的官员卡尔•福特,把博尔顿说成一个“欺下媚上的家伙”。他说为博尔顿工作非常可怕,但在权力面前,博尔顿却又显得卑躬屈膝。

比如,博尔顿曾经给下属们布置一些毫无意义的任务,好让他们全神贯注。他的理由是,如果他们太闲、没事干,可能就会有篡权的想法。

去年10月,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把博尔顿叫成“迈克”,特朗普可能是把自己的得力干将和金发歌手兼作曲家迈克尔·博尔顿混淆了。

贴满鹰牌标签的博尔顿,在任内一心推行自己的强硬主张,标榜的政治意见甚至连特朗普都不知情。最近的,大概就是那本“向哥伦比亚派兵”的笔记本。最后被证明并没有得到特朗普首肯。

观察人士认为,作为一个“毫不妥协的人物”,博尔顿在其身边聚拢了白宫和五角大楼的“战争党”代表们,并在事实上形成了与特朗普抗衡的“影响力中心”,令特朗普和国务卿蓬佩奥都很是头疼。

《》报道,这次解雇是“如此突然”。博尔顿原准备出席与国务卿蓬佩奥、财政部长姆努钦的新闻发布会。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